企业退休工人的养老金为什么这么低?

  • 发布日期:2017-11-30
  • 阅读量:1198
  • 如今许多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而企业的生存不仅对国家的税收,地方的财政有很大影响,也关系着员工的就业问题和基本的生活需求。所以说,企业能否生存和健康地发展,是经济问题,也是不容小视的社会问题。


    多年前,以柳传志为代表的一部分有识企业家,曾提出过希望通过降税来给企业减负,拿这笔钱用来增加职工收入。然而几年前,规范企业的最低薪酬标准的政策出台时,一件本来对企业和职工都有利的好事,在具体执行时却变了味儿。在电视新闻中看到,一些地方在规定职工薪酬上浮标准的同时,也对企业的税收进行的了上调。双重的支出压力导致一些企业不堪重负。


    如何给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生存环境,对实现经济软着陆,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也是各级政府部门迫在眉睫的任务。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曾经建议,将企业养老保险费率从20%降到10%,同时划拨资产弥补降费造成的基金缺口。从社保缴费方面,帮助企业跨过这个坎,不失为一个建设性的提议。


    然而此言一出, 随即有人指出在目前养老金支出已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降一个点都非常困难,姚余栋的提议有“脑洞大开”之嫌。

    不知道说这些话的人是用什么部位思考的,对于电力石油等资源类的企业来说,它们的养老保险缴费压力并不成问题,而对更多举步维艰的中小微民营企业来说,大部分都在按最低的缴费档次,即社平工资的60%缴费。导致他们和国有资源类的企业,在将来的退休金待遇方面拉开了距离。作为管理者,相关管理部门本来就应该在社会资源平均分配,缩小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方面有所作为。如果不能切实为运行困难的企业减负,导致企业无力维持,发生大面积断保,不仅损害了职工的权益,专家们声称即将入不敷出的社保基金缺口,不是也会越来越大吗?


    虽然有像柳传志姚余栋这样的企业家和学者,为企业和职工的利益积极建言献策,但是普通职工也应该有个正常畅通的发声渠道。要我说,相关部门应该对企业养老保险缴费制定个最低标准,即统一规定为社平工资的100%一档缴费,对原先只能按社平工资的60%这一最低档缴费的,通过给企业减税来实现,最低限度地保障职工在退休后的差距不致太大,在此前提下再把企业养老保险费率降到10%,由中央财政进行补贴,帮企业渡过难关。


    有人说,这样做无疑会增加国家财政的负担。说这话的人是有意在回避一个事实,就是还有一个不缴养老金,却能享受远远高于普通工人退休待遇的庞大群体。这个群体的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也都高于或优于普通工人阶层,按理说他们也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财政能为他们兜底,为什么就不能为直接创造财富的普通工人的养老,提供更多公平的保障呢?





    本站信息除标注为原创文章之外的皆来自互联网,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如相关信息涉及到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6-2025 12333bsb.com 伴社保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0029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