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只知道,我们每个月的工资都会被“扣钱”用来缴“五险一金”。但是很少人知道这些小秘密,如果不会用,就等于白买了。
下面小编就跟大家说说关于“五险一金”的几个真相,快收藏,奔走相告哟~
“五险一金”是什么?
“五险”是法定的,“一金”不是法定的。
“五险一金”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及公积金。
“五险一金”怎么缴纳?
通用缴费公式: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应缴费用。
单位每月为你缴纳的社保比例:21%+9%+2%+0.5%+0.8%+8%=41.3%
自己每月需要缴纳的社保比例:8%+2%+10块+1%+8%=19%+10块
养老保险缴纳比例:单位21%,个人8%
医疗保险缴纳比例:单位9%,个人2%
失业保险缴纳比例:单位2%,个人1%
工伤保险缴纳比例:单位0.5%,个人不缴
生育保险缴纳比例:单位0.8%,个人不缴
公积金缴纳比例:单位8%,个人8%
说明:缴费基数可能存有差异,具体可以向当地社保局或者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咨询。缴纳比率根据实际情况也会存在差异。
养老保险 交得越多≠得到越多
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① 基础养老金,由社会统筹基金支付,是按当时社会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20%左右)来作标准。由单位缴纳养老保险的部分直接划入统筹基金。
② 个人之前缴纳养老保险形成的个人账户资金。(这部分资金的利率大致与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相当)
除了个人账户不一样,大家领的基础养老金都是一样的。显然,养老保险交得多,不一定等于你拿到的多。从根本上说,养老保险不是一种理财工具,而是一种保障。
医疗保险 不是所有的医疗行为都可以获得医疗保险
整容、减肥、增高、近视矫正、不育(孕)症、性功能障碍、精神疾病、在国外和境外发生的医疗费用等,都不在医保的范围呢。
如果不幸除了交通事故,或被歹徒伤害等应由其他责任人承担的行为,都不在医保范围之内,只有在公安机关证明确实找不到加害人的情况下,才能暂时由医保承担。还有,非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行为和非指定药物都不可以报销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大费周章不值得
领取失业保险须满足两个条件:
① 所在单位和个人已按照规定履行失业保险缴费义务满1年
② 非自己主动辞职
应在离职之日起60日内持相关手续到户口所在街道、镇劳动保障部门进行失业登记。
按照目前标准,大多数城市一个月的失业保险金基本不超过1000元,钱不多,能领的时间也不长。
工伤保险 48小时生死线
只要是签署正式劳动合同的员工,在工作时间内、工作地点中受伤,均可申请工伤认证。上下班途中受伤者也可申请工伤认证。
患有慢性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等的员工,在工作岗位发病并在48小时内死亡的,会被认定为工伤。如果发病后超过48小时死亡的,不会被认定为工伤。
生育保险 男性女性都得交
无论男女职工,生育保险都是由单位替个人缴纳,如果没有工作单位,很难享受生育保险。
生育保险要缴费满一年以上才可以享用。
女职工的生育保险津贴包括产假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营养补助和其他补贴,其中产假津贴为4个月工资。男性职工则享有10天的假期和津贴。
住房公积金 攒着不划算
购房、装修、租房都可以提取公积金。
对于准备买房子的人来说,公积金存在账户上并不划算。因为当年缴纳的部分只能获得活期存款利率,而往年缴纳的则只能获得三个月的定期存款利率。如果发生通货膨胀,那公积金就缩水了。因此住房公积金可尽量提取出来。
试用期内也享受保险
试用期也是合同期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应隔离在外。企业给员工上保险是一个法定的义务,不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思或自愿与否,即使员工表示不需要交保险也不行,而且商业保险不能替代社会保险。